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LEARNED RESOURCEFUL,TIMES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继中 非遗抢救工程继承人发表时间:2022-08-07 19:39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继中 非遗抢救工程继承人
五子登科、渭水河、岳飞大战金兀术……朱仙镇人用年画,忠实地记录了这片土地上普通百姓的平凡愿想。 今年56岁的朱仙镇人张继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木版年画从艺30余年,至今张继中仍在为木版年画的发展奔走,致力于它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 【情怀,永远寄予朱仙镇木版年画】 “我们的情怀,永远寄予朱仙镇木版年画。”张继中动情地说道。作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领军人,他半生的命运都与木版年画交织在一起。 出生、成长于中国木版年画鼻祖地朱仙镇的张继中,鞭炮、饺子还有那浓浓墨香红底的年画,是他童年对年的最深理解和最大向往。特别是木版年画那大红、大绿的色彩,给予张继中幼小的心灵强烈的冲击。 高中时,张继中听画社的老艺人讲从艺历程和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是他和木版年画零距离的接触对话。正因为这种情怀,1993年张继中下决心辞去了原本安稳的教师岗位,参加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工作。他想:“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无论前面的路多么的艰辛坎、坷绝,也不后退放弃。” 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刻板、印刷成了工作的日常,凭借着以往的美术基础以及自身的悟性,张继中很快掌握了刻板记忆和印制技巧,并受到当时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张海明、刘金录的认可。由于年轻上进,加上虚心学习,很快的张继中成为画社的骨干,开始主管木版年画印制作坊具体工作。 当时,河南的文艺出版精神是“以胶养木”,所以建立朱仙镇木版年画胶版印刷厂是当务之需。从1994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投资金额近126万的朱仙镇年画印刷厂正式使用,张继中担任厂长,开启了朱仙镇年画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之路,实现了以胶版年画来养活木版年画的转折,一时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 【坚守,一定要把这份事业做下去】 快速的发展,让年轻的张继中得意忘形,他形容:“当时只知道低头拉车,缺乏抬头看路。”1996年因无特殊印刷许可证违反印刷出版规定两厂同时被查封倒闭,朱仙镇木版年画失去了经济支撑,形势一时陷入低谷。对于把朱仙镇木版年画视为生命的张继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厂子倒闭、职工解散,加上老社长退休,似乎朱仙镇木版年画就此没了生命。 1996年3月21日,朱仙镇政府招商引入一批资资,任命张继中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张继中临危受命,怀着对木版年画的情怀,他没有思考,就走马上任,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大干一场。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接任社长后才知道,公司有一堆的外债。很快,老账一推再推,新账又积累成老账形成恶行循环,法院多次催要无果,张继中一个月甚至收到过23张传票。“父亲和我媳妇都劝我,转行吧!生活也不至于这样。但我已经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这份事业做下去!” 1999年张继中与刘金录师傅坚守朱仙镇木版年画时与中国古建筑资深专家罗哲文(中)先生 正是由于这份信念,2002年在张继中的坚持下,历经五年时间完成了10万字、118幅木版年画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经北京三联书店的经理薛正强先生协调,被河南大象出版社隆重出版。同时,历经艰难参与组织“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朱仙镇隆重来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年画爱好者和10万观众汇集朱仙镇,盛势空前,时隔10年朱仙镇木版年画通过此次盛会再一次冲击人们的视野。 2002年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左一)参观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 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说到:“我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参加会议,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观众如此的热爱自己本土的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今天在朱仙镇打响第一炮!” 当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程把朱仙镇木版年画列为重中之重保护和抢救,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年画社效益突飞猛进,不但还清了所有账目,还实现营收。 回忆起以往的艰辛,张继中说:“用生命坚守保护的成果是甘甜的,风雨之后的彩虹是绚丽的!” 【荒山劈路让年画满足当代文化精神需求】 木版年画从传统中来,如何对其创新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索求当代文化的精神需求,手艺才不会过时。2014年张继中联合中央美院、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美院等院校,举办了木版年画展览、表演和讲座,激发大在校学生的创作热情。 2018年张继中在悉尼中国文艺中心指导澳洲中学生做年画 其中,联合中央美院动漫专业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刘海戏金蟾》动漫剧,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联合郑州工程学院开发木版年画的衍生品,以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衍生出文创产品,成功进入现代生活市场,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外,参与拍摄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的电影《古镇画情》,并在央视8套上演;2018年2月张继中受邀参加春节元宵晚会,向国内外观众传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艺术…… 4年来接待省内外小学生22万人次 只有传承匠心,才能留住手艺,让优秀的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张继中意识到,让更多的了解到木版年画,年画才机会传承与发展。张继中开辟出“研学”这一条发展路径,既实现了扩大木版年画的影响力,又增加了营收点。张继中介绍:2018年至2020年两年,便接待省内外研学活动13万人次,仅2019年研学收入便突破百万。
张继中在抗击新冠疫情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
同时,省内外23所大学在朱仙镇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训培训基地,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新型的传承模式走进大众的现实生活,活态化的传承推广得以实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实际,越来越是时之所需,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张继中自信地说。 |